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我在古代替弟充军 > 第 226 章
    人们很快就发现,女娃的学习成绩居然普遍比男娃好。

    既得利益者难以接受,既得利益者不能理解。

    不是,这世上从来都是男尊女卑,怎么可能这些卑弱的女人学的比男人还好?

    当这件事情闹到姚芹这里的时候,姚芹随口的感慨倒是给了他们一个可以接受的解释。

    “都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女娃平时在家里就要做家务,又不会被偏心,反而男娃更受重视,有一些家里劳动力充足的,还可以每天出去疯玩,也就难怪在能够读书的时候,女娃们会付出更多的努力了。”姚芹当时忍不住感慨道。

    因为改变命运的机会就在那里,困难的人学习欲望通常也会更加强烈。

    姚芹只是随口一感慨,有些人却觉得找到了原因。

    “是了!学的好才有奖学金和好吃的,这些吃的可不会让她们带回家,有些女孩子出生之后都没怎么吃过鸡蛋和细粮,为了一口吃的,可不是要拼命吗?等年纪大一些懂事了,就更拼命了,毕竟女娃考不到奖学金,家里可是不会给读书的。”

    姚芹在设置之初,就知道有一些人家长拿了孩子的奖学金,并不会为他们存起来,而是自己花费掉,但是为了鼓励人多送孩子读书,奖学金的政策依然保持了下来。

    除了奖学金之外,也设置了能够落在孩子自己身上的好处——肉蛋细粮的补给。而这一些补给,惠及的孩子并不少。

    可以这么说,全年考试综合排名前三名的学生才有奖学金,但是每次考试只要考了290分以上,全都有食物补贴。

    对于考试获得优秀的孩子,学校会发放鸡蛋饼或者肉沫馅饼,但是要求必须要当着老师的面全部吃完,吃不完的都会被没收走。

    这就是为了防止有孩子被家里人要求将食物带回去。

    姚芹以前在亚非拉发展中地区待着的时候就知道,有时候相关组织给妇女儿童的捐赠,并不一定就能落到妇女儿童的手中。

    包括姚芹有时候碰到国内来援建的人员,交流免费午餐的时候,也听他们提起过,免费午餐发放的鸡蛋是会回收鸡蛋壳的,就是为了防止孩子们被家里要求将鸡蛋带回去。

    姚芹还记得有个后辈告诉自己:“我当时刚刚过去支教,负责发放鸡蛋,听说杜绝孩子带鸡蛋回家,我还以为是因为重男轻女,女孩子被要求带鸡蛋回家给哥哥弟弟吃,结果发现我太天真了,真正需要防止的是有些人让孩子把鸡蛋带回家给自己吃!”

    “不得不承认,父母,特别是父亲,并不会天然地爱自己的孩子,我们在城市里看父母对孩子好,好像司空见惯,但是这也是一种基于法律知识、道德素质和责任心的培养,在山村里,青壮年男性天然地就占据了最多的资源,因为在艰苦的环境下,人都是先保证自己活下来,才会去想其他。”

    见识过贫苦地区生活状态人员的姚芹对此不能更赞同。

    不说别的,就说姚芹在这个时代,普

    通村落人员的素质甚至可能会比有些近乎原始部落的现代部落高出不少,但是一旦碰上天灾需要逃难,易子而食也屡见不鲜。

    (易子而食,因为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于是难民会交换孩子煮来吃)。

    幼儿的夭折率居高不下。

    当好欺负的老人孩子寻不到了,下一个倒霉的就是天生力气不如的女性。

    大型灾害逃难,最后活下来最多的就是青壮年男性和壮妇。

    毕竟,谁不想活着?固然有青壮年男性护佑全家成功逃难的,但是只要家中壮丁(无论男女)不足,危险就无处不在。

    因为身处这个时代,了解到时代最现实的情况,所以姚芹从来不会认为这时代所有的父母都不会抢孩子的口粮。

    要知道,在姚芹让所有人都能勉强不饿肚子(不饿肚子不等于吃饱)之前,农家粮食分配中,最稀的就是家里不受宠的幼儿——谁知道这孩子能活多久,让他/她浪费粮食干啥?有那个粮食,不如让壮劳力多吃两口,孩子嘛,特别是要嫁给别人家的女孩子,只要养大了就好了,身板养的再壮也是要嫁出去的。

    以前姚芹喜欢看科举类小说,总是说农村人家偏心某一房,让他读书识字,吃好的喝好的,其他人过的多苦多累。

    来到这个时代,姚芹只觉得自己的感情受到了欺骗——能够送孩子读书的,至少自己家里有好几亩地,都是个小地主阶级了!

    佃农怎么可能有节余?

    现实如此残酷,但是姚芹等人让人提供肉蛋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获得好用的聪明人,而不是让成年民众改善生活。

    更准确点说,其他人中,良心坏一点的不觉得需要让底层人经常吃到肉,甚至觉得给那些泥腿子读书已经是开恩了,为什么还要给他们吃肉吃蛋?

    良心好一点的很同情孩子,也同意给他们一些好吃的,但是他们同情的是老人孩子这些弱势群体,而不是青壮年们——青壮年有手有脚,想要吃肉吃鸡蛋你们不会自己赚吗?!

    姚芹虽然认知地更加深刻,也不会觉得青壮年就不配改善生活,但是更加知道,台阶要一步一步往上走,步子跨地太大会容易扯到蛋。

    当前北疆急需的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需要的是更加精细化的管理(管理人才)和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人才),而为了保障北疆的平稳发展,在已经显而易见的乱世当中,更需要有肌肉(兵力)。

    从培养成本来说,孩子和少年明显是更容易培养出遵守自己的规则又有天赋的人群的。

    秉持着先富带动后富的观念,姚芹近几年的重点都要倾斜到这方面,而人类的身体素质养成和大脑生长又十分依赖蛋白质等营养的摄入,所以为了以后能够收获大批量的士兵和聪明人,姚芹必须要杜绝孩子家长占用孩子食物的情况。

    相关的规定也就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严格的监管。

    而在北疆,因为大家生活的保障,不少具有父爱母爱的人家也愿意多宠孩子几分,当

    然,重男轻女也难以避免。

    有了读书好能吃肉蛋这个规定打底,某些人就觉得理解了:男娃受宠的隔三差五还能吃个鸡蛋,女娃想吃鸡蛋只能好好读书,那肯定是女娃更有动力啊!

    ★尔徽的作品《我在古代替弟充军》最新章节由??全网首发更新,域名[(

    在有了这么个解释之后,某些人又到处和人说明,将这个理论“发扬光大”。

    因为他们不遗余力的宣传,大家很快都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很多男孩子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悲惨的境地中: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学习,家长把学习不好的男娃的鸡蛋给断了!

    想吃鸡蛋?你自己去好好学习啊!

    当然,这些本来受宠的男孩子只要坚持半年一年依然没有好成绩,家里也就不抱希望,让他们恢复了原本的肉蛋供应。

    可是也有那么几个拥(足)有(够)天(嘴)赋(馋)的通过这种办法成绩得以跃升。

    于是,他们很悲惨地被划掉了在家中享受好食物的资格。

    这些悲惨的娃在两三年后,陆陆续续地升入了中学。

    升入中学的男娃们热泪盈眶:终于和那群卷的要死的女孩子分开学习了!

    好日子还没享受太久,哐叽一下,老师通知大家:我们要和女中一起联考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变声期少年们:救命,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

    不管孩子们怎么抗拒,这项政策都推行了下去。

    别的不说,就是最顽固的老学究,也不会因为要让中学联考和姚芹死扛到底,在姚芹坚持要全北疆联考“检验各地教学水平”的情况下,大家象征性反对几句,也就妥协了。

    联考进行地十分迅速。

    主要是姚芹有多次大型考试参加经验,照葫芦画瓢总是不难的,更何况北疆是处于“军管”状态,军队的执行力还是比普通市民和农民强很多的,所以行政效率还不错。

    和后世比起来,可能是小电动和高铁的区别,但是架不住这时代其他人都还骑牛车啊!

    这时代哪个人看到北疆的行政效率不惊叹的?

    经过一个月的通知、准备、组织、考试、改卷,姚芹拿到了全北疆中学的考试成绩。

    中学生们简直要哭晕在考场——谁家搞大型考试这么快!连复习的时间都不够啊!

    毕竟大家习惯的是乡试都要三年两次,谁能想得到北疆通知考试后一个月内就考完并且拿到分数。

    于是某些人家的鞋底子、扫帚、扁担、木棍也提前派上了用场。

    姚芹拿到分数,自然是志得意满,特意跑到反对开设女中的老顽固们的面前,啧啧称奇道:“没想到啊,难道女孩子天生就更适合学算术和搞科学研究?都是免学费的公费生,怎么男女校平均分差了这么多呢?”

    老顽固们一看到成绩就互相通了气,八风不动,任凭姚芹怎么炫耀。

    姚芹炫了两天,看到人都没反应,颇觉无趣,忍不住感慨:“生活啊,真是平淡啊!”

    薄采其一听就觉得不好:“你能不能别乌鸦嘴,平淡点不好吗?你还想怎么波澜壮阔?!”

    姚芹看到薄采其如临大敌的样子,不由想要澄清:我只是感慨,真的没想着要搞事!

    可惜,姚芹要澄清的话还没说出口,就有军师来报:“我们已经有二十六天没有收到前线追击部队的军情信件了!”

    薄采其不解地问:“通行困难,个把月收不到信不是很正常?”搞不好就是迷路了呢?

    姚芹却立马神色严肃起来:“不对劲,云破军他认路多厉害大家都知道,怎么可能二十多天都没有信件情报回来!”

    这么一说,薄采其心里就是一紧:云破军不会出事了吧?!

    尔徽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